第39章 困难与机遇(三)。-《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3/3)页
    1984年,畅想成立京城畅想公司,100%国资背景。
    1988年,柳纪向又拿着资金赴港,成立了香港畅想。
    只是到了香港畅想,就不是全国资背影了,而是三家合资。
    分别是:京城畅想、国家技术转让公司、以及一家港资的代理公司——屿进公司。
    两家国资,加一家私营股东,各自持有香港畅想三分之一的股份。
    这是无可厚非的,香港畅想的发展方向是以代理国外的电脑品牌和配件为主要业务。
    而屿进公司就是做各个国外品牌代理的,能在代理业务上提供一些帮助。
    柳纪向对外宣称的是,屿进公司有内地的销售许可、批文,这才是和屿进合作的基础,这是一次大胆尝试,这是一次壮举。
    八九十年代,确实有准入许可和批文这一说,一般人拿不到这道手续,就不能在内地从事电脑相关的业务。
    柳纪向的这个决策,让香港畅想拥有了珍贵的、无法获得的进口许可和准入批文。
    当然了,国字头的畅想还是中科院全资,拿不到许可和批文也是正常的嘛!
    至于为什么是屿进,有什么其它关系也不用去揣测了。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总之,这样的公司结构诞生了,香港畅想负责代理业务,京城畅想负责制造业务。
    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了1994年,香港畅想谋求港股上市之前,然后柳纪向的绝世商才又来了。
    为了满足上市条件,香港畅想的三家股东要进行一轮增资扩股。
    (这也是王振东为什么上赶着齐磊入股新浪的原因,他现在就差这步增资扩股这个条件没满足。)
    但是,三家股东之中,【技术转让公司】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不打算继续维持在香港畅想的股权占比,也就不打算增资了。
    屿进公司声称没钱,没有能力增资。
    而这个时候,【京城畅想】手里却筹集了1270万美元,大概就是1亿RMB,打算注入香港畅想。
    问题来了,如果按照当时香港畅想的资产来计算,这一个亿注进去,京城畅想的持股比例将从33.33...%,爆增到90%以上,另外两家就彻底被边缘化了。
    于是,柳纪向本着:吃水不忘挖井人,讲义气,以及符合当时国资改革,混合持资的原则,把京城畅想搞来的这1270万美元借了550万给屿进公司。
    让屿进拿着京城畅想的钱,去增持香港畅想。
    毕竟之前用了人家的准入许可和进口渠道嘛,不能扔下屿进。
    最后的股权比例是,“【京城畅想持股】53.3%;【屿进公司】持股43.3%;【技术转让公司】因为没有增资,变成了3.4%。”
    再然后,柳奇才更骚的操作来了。
    【香港畅想】上市之后,不但没有越来越好,反而跌成渣渣了,代理生意做的一天不如一天。
    到了97年,每股跌到只剩0.29港元一股,两毛九....垃圾中的战斗机!
    按这个市值,屿进公司持有那43.3%就都卖了,也无法偿还借京城畅想那550万美元的增资资金。
    香港畅想这时候就是一个空壳子了。
    而与之相反的,【京城畅想】因为电脑业务的蒸蒸日上,已经是国内第一了,赚的盆满钵满。
    PC业务也成了畅想最核心的业务,没有之一。
    柳纪向一看,这不行啊,香港畅想再不救就凉透了!
    于是,柳纪向又来了一波大势所驱、仗义疏财、神来之笔、经天纬地,而且看上去很合理的骚操作。
    他把【京城畅想】的电脑业务及资产剥离出来,注入到香港畅想.....续命!
    只是实在想不通,一个代理业务、为了许可证和批文而存在的公司,怎么就舍不得呢?屿进公司的情义也是够大的,怎么就扔不下呢?
    当然,也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反正这一波操作下来,香港畅想原地复活,立地成圣。
    只不过,京城畅想变成了没有实体业务的投资公司,而香港畅想却活了。
    不对,有实体业务!
    前几年,柳纪向看准方向,投资了一波房地产,名副其实计研所旗下的房地产公司。
    到了这个时候,香港畅想,也就是实体的【畅想集团】,股权比例是:【畅想控股】(京城畅想)70%多,技术集团2%不到,屿进公司20%多。
    经过两三年的二级市场稀释,还有畅想投资,主动减持,到2000年,大概是畅想投资40%多的股份,屿进20%不到,剩下都是小股东。
    这就是畅想集团的股权分配。
    别急,还没完,【畅想集团】的大股东是【畅想控股】。
    【畅想控股】的股权还没收割…不!操作完呢!
    其实直到97年,畅想控股,也就是原【京城畅想】,都是100%国资。
    只是97年后,柳纪向先是说服计研所,拿出35%的股份做为员工持股。
    就是,畅想的天下是员工们打下来的,计研所应该给职工们一个福利。
    这波操作堪称,收买人心的经典。
    变成了,计研所65%,畅想职工持股35%。
    随后,与柳纪向私交慎密的泛洋投资卢之强,又通过公开招股的方式,拿到了从计研所手中出售的29%畅想控股股份。
    这波操作也没问题哈,都是合理合法的。
    公开招股,谁都能买。只不过,泛洋比较幸运,竞价的就泛洋一个。
    你就说,巧不巧?
    (泛海是2009年的事儿,剧情需要提前出场。另外,书中畅想和现实没关系!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于是,畅想控股的股权结构现在就是:计研所36%,职工持股大会35%,泛洋投资29%。
    表面上看,还是没问题啊?计研所依旧是最大股东,依旧国。
    可问题是.....
    实际情况是:柳纪向个人,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联合持股等一系列操作,现在可以操控、决策的公司股份是44%!
    没错!
    你以为职工持股是真发给一线职工的?柳纪向和一众高层通过原始分配、回购等等方式,掌握了35%之中的大多数股份。
    再加上泛洋的股份,柳纪向成立的董事会9人席位,他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畅想的决策权,已经把畅想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所以.....”
    当南老讲完柳大神有如神助一般的资本操作,腾挪躲闪、企业家本色之后,伙儿心都凉了。
    听说过畅想想的股份结构有点复杂,没想到这么复杂。
    唐成刚这个“旁听”的,本来没打算插话,这全是大佬,哪有他说话的份儿?
    可是没忍住,拿着小本本儿,“所以,我们只要控制畅想集团,也就是香港畅想的大多数股份就行了?”
    指着小黑板,“畅想控股在畅想集团的股权占比40%多,我们只要去香港拿下二级市场的股份,还有屿进公司,就能实现实际控制畅想的电脑制造!”
    这是最简单的逻辑嘛,不用管畅想控股那个烂摊子。
    却不想,南老呵呵一笑,“不行!”
    唐成刚瞪眼,“为什么!?”
    南老,“即便你搞定屿进公司,也扫光了股市流通的股份,占据了大多数股权,也不行!”
    “因为.,电脑业务名义上在香港畅想旗下,可是实际控制还是京城畅想。”
    “也就是说,从管理到技术,再到销售渠道,都在京城。”
    唐成刚一下明白了,“也就是说,拿下香港畅想,只是名义上拿到了电脑制造,可却是个烂摊子!”
    南老,“对!柳纪向要是想给你使坏,他马上可以使电脑业务停滞。”
    “甚至和香港畅想剥离,抽调人员重新建厂。”
    唐成刚,“那控制京城畅想呢?”
    不由看向老秦,而且不光唐成刚,大伙儿都看老秦。
    把老秦看乐了,“别想了,没那么简单。”
    “就算计研所把它的股份都让出来,你再从职工大会那扣出点股份,凑齐51%以上。”
    “可是同样的道理,电脑业务在香港畅想手里。”
    “柳纪向如果在香港畅想搞事,联合屿进和小股东反向掌握香港畅想,那电脑业务法理上就是人家的,更乱!”
    大伙儿翻着白眼,“也就是说,入主畅想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既要拿下香港畅想,还得在京城畅想开花!”
    “否则,拿过来也没意义,不能接收,直接生产?”
    齐磊开口了,“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好吧,大伙儿懂了,地狱难度呗?这两头都得拿下!
    这时,常奶奶拍了拍手,“来来来,打起精神!”
    指着那140万台的订单,“这不是有前提条件吗?”
    看向齐磊,“你还有什么‘优惠政策’,赶紧说出来。”
    齐磊想了想,“好像没了。”
    众人:“……”
    想掐死齐磊。真是应了那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话!
    你只负责吹,我们在后面追。
    ……
    不过,牢骚归牢骚,工作还是要干的。
    这里面有搞宏观经济规划的常奶奶,有搞证券的王文利,有顶级的经济学者穆正明和孙家义,有商业法的大律师林晚箫。
    还有对畅想最了解、最想杀回去的南光虹!
    还有个刚进修回来的会计师吴连山。
    包括齐磊、耿大爷、唐成刚这三个奸商!
    这是齐磊能集结起来的,最豪华的商业阵容了。
    琢磨一个畅想,还是能搞出一点道道的。
    三天!大伙儿关在唐家小楼里,整整三天。
    直到除夕当天的下午,才拟定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从股市出击到攻心股东,从层层分化到集中一击,总算是有了眉目。
    连常奶奶都没回去过年,为了齐磊这个事儿,在这儿没走。
    齐磊人情欠大了。
    这期间,吴小贱和徐小倩也总来凑热闹。
    21号放假之后,更是成天的在这边泡着。
    不为别的,机会难得啊!这么豪华的“阴谋团队”,想集合第二次都难。
    两人和唐成刚的想法一样,长见识,学东西。
    此时,常奶奶长舒了一口气,“差不多了,过了年,再有个几天工夫,完善一下细节,你就可以实施了!”
    齐磊千恩万谢,“除了当孙女婿,您老就说让我干啥吧?”
    常奶奶却是在齐磊脖颈上捏了捏,像对待自己的小辈一样:“傻小子啊!”
    “我这么个老太婆,还能让你干什么呢?”
    “别辜负了这么多人,这么多期望就行啦!”
    齐磊听罢,知道这话有千均之重。
    与其说是一个研究了一辈子政策的老太太对小辈的期望,倒不如说,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嘱托。
    有点像是:“未来交给你们了,别搞砸了,有一天再传给下一代人。”
    齐磊沉默了很久,重重点头,“我尽力!”
    常兰芳听罢,有些欣慰,却是没再多说。
    齐磊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再给他压力。
    调侃着转移话题,“老太婆很好奇啊....”
    看着一屋子的草稿纸,“这个方案,现在虽然还没有拿出具体的细节,可是我估计....”看向吴连山那边,“得六七十亿的资金…起码吧?”
    那边,吴连山红着眼珠子,都不知道统计了多少回了。
    一听常兰芳的话,“常老高明啊,我算也是这个数儿!”
    常兰芳点头,玩味看着齐磊,“六七十个亿,你上哪儿弄那么多钱去?”
    “而且!”常老太太加重的语气,“这事儿要是成了,这钱花了就钱了,花的值!”
    “要是不成,可就打水飘了啊!”
    齐磊却没当回事,“只要您有方案,要多少钱我去弄,赔多少我也认!”
    常兰芳挑眉,其他人也都看过来,“这么有自信?”
    就见齐磊摇头,“不是自信,而是渴望!”对常老太太一笑,“我很渴望坐进畅想的办公室,更渴望和南大爷再次回到畅想总部的那一天!”
    “嗯,不错!”常兰芳满意地点了点头。
    似是夸齐磊,也似是对大伙儿说的,“要是都像小石头这样,那我这个研究宏观经济的就省心了。”
    “不光有脑子,还有那股子狠劲儿!”
    那边,孙家义、穆正明笑着点头,“是啊!”
    要是个个做企业的都有齐磊这股劲儿,还要他们这些“马后炮”做什么?一片大好了。
    却是常老太太又抬头看南光虹,有些羡慕,“你们这一老一少的组合,绝了!”
    南光虹一笑,很是得意。
    常兰芳的话让他自豪,感到庆幸,而齐磊那句渴望和他重回畅想大厦,又勾起了南光虹的回忆。
    两年前,也是冬天。
    齐磊穿着军大衣,像个山炮一样和他站在畅想楼下,那一刻,齐磊大言不惭的说了一句,“再看一眼吧,看他今天有多狂,明天就有多懊恼。”
    那时,南光虹觉得这多半是少年人的意气用事,是年少轻狂的狠话。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只过了两年,当年那个狂妄少年,真的要去屠龙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自己这个糟老头子,居然也要身披战甲,长剑染血的与之并肩上阵。
    快哉!!
    那边,常兰芳看出了南光虹的激动。
    摇头一笑,伸了伸腰,“这个年过的....”
    “过瘾!”
    ……
    ————————
    中午,借着吃饭的工夫,老秦和林晚箫和齐磊坐在了一块儿。
    老秦看着他似乎很轻松,有点不理解,“50个亿,你上哪儿弄去?”
    开玩笑道:“你不会指望我们支援你点吧?”
    就见齐磊一边扒饭,一边无所谓道,“不用,我自己想办法。”
    老秦,“你想什么办法?”
    齐磊,“卖掉30支付呗!”
    “什么!?”一旁的林晚箫尖叫出声,筷子都掉了,“你疯了?”
    老秦也是错愕,“你.....”
    齐磊抬头,“怎么了?”
    老秦,“我看你是真疯了!”
    30支付很值钱!可是,还没到最值钱的时候。
    现在卖了,亏死!!
    ……
    。
    再强调一遍,畅想是虚构的和现在大热的那个没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没有现在这个事儿,老苍也要写的,坑都挖了一百万字了……
    遇到这个事儿,反倒写的不痛快。
    【月票投币口】
    【推荐票投币口】
    月底了,都别留了,需要火力支援。
    老苍看了一下月票榜,这个月有希望冲到第五哇!!
    冲冲冲,月底第五,给你门劈叉!一字马,行不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