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中秋宴-《调教大宋》
            
            
            
                
    第(1/3)页
    范仲淹还真不是夸张,当今文坛,也唯有欧阳永叔的文章比苏洵略胜一筹了吧!
    说心里话,苏洵虽文章写得漂亮,但是,范仲淹并不看好他能今科高中。
    无它,目前大宋的文坛风向,还是偏向五代浮夸空泛的文风,现在朝廷贡试也是重诗赋,轻策论。苏洵文章作得再漂亮,诗词功底却是硬伤,很难在举业上有所建树。
    他甚至还不如陈-希高中的可能性大。
    不过,如今的范公已经不是朝堂上那个耿直不讳之人了,现在的他,更平和,更知道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善意地回避问题。
    老头儿也没有明说苏洵诗文不好,毕竟还有几个月就考试了,这个时候给仕子信心,比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
    他只是很诚恳地邀请二人在观澜书院住下了,一应食宿分文不取,并根据二人的不足,隐晦地指出,苏洵可与柳永多多论诗评词。
    而陈-希高如有时政、治世之论的疑问,可随时来找他或杜衍请教。
    二人当然是大喜过望。要知道,进京举子来观澜拜会求学之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进入观澜书院学习的,却是寥寥无几。
    能有此殊荣跟着几位老相公学习,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
    这真不是二人夸张。
    从现在京里流传的四难求,就不难看出,入学观澜有多难。
    什么是四难求?
    文武至尊惜琴曲;狂生下阙观澜举。
    就是开封最难求的四件事:
    唐子浩的下阙诗;
    董惜琴的词曲;
    天下第一美酒“文武至尊”;
    还有观澜书院的举荐和收留。
    因为几位名臣大儒的关系,观澜书院已经被传神了,简直比大宋最高学府太学院都牛气,就好像入了观澜,几乎就等于中了进士一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