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三字经-《调教大宋》
            
            
            
                
    第(1/3)页
    为什么说那会是了不得的事情呢?
    打个比方,朝廷发往州府的公榜檄文,以往都需要有人唱榜。百姓之中识字的人太少了,就算你贴出去,绝大多数百姓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增税,还是减税,是缉盗,还是施恩......
    无形之中,既增加了官府的工作量,又因为传播上的局限,影响了实施的效果。
    要是标注了拼音呢?那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得懂。
    “还可以用在蒙学书籍之上。”
    几位大儒已经开始考虑拼音的应用了。
    “若是在《广韵》、《韵略》、《千字文》、《孝经》之上用拼音标注,那蒙童只要会此拼音,即使没有先生授业,也可自学识字,简直方便至极!”
    “嘿嘿。”听师父这么一说,唐奕忍不住乐了。
    随手拿起桌上的《蒙学》课本,“我已经用上了。”
    “用上了?”
    杜衍接过翻开,发现第一课就是拼音,随便往后一翻,果然!
    无论是题目,还是正文,都已用拼音标注。可以说,只要学会了第一课拼音注音法,后面的课文不需要教,蒙童自己就可以在家阅读。
    “不错,不错!”杜衍连说两个“不错”,就把课本交给其他人,让他们也看看。
    范仲淹也知刚刚错怪了唐奕,正要说几句赞扬之辞,不想,尹洙拿着唐奕那本《蒙学》突然惊声道:
    “这第一篇作文是你所写?”
    “是....”
    好吧,抄着抄着,唐奕脸皮也就厚了。
    尹洙没说话,又往后仔细翻看,待大概看完,才把课本递给范仲淹。
    “拼音注音法加之此文,大郎可为蒙学之宗师矣!”
    众人不禁疑惑,什么作文得尹师鲁如此之高的评价,可与拼音注音法同日而语?于是都凑到范仲淹身边一同观瞧。
    范仲淹翻开的那一页赫然写着:
    《三字经》。
    ......
    “三、百、千”是中国传统三大启蒙教材。
    《百家姓》,因其象征着中华姓氏的传承和对文字的认知,而被流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