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小小的想法?永远不会被击落的战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3)页

    他手里的这份报告,是湮灭科技公司公开的一组技术数据,数据表明伴随着湮灭力场强度的增长,磁化纯铁材料的一阶铁含量,并没有实质上的大幅度提升。

    换句话说,一阶铁材料的售价,不会因为技术提升而大幅度降低。

    现在一阶铁的售价比最初低了太多,但也达到了每千克一百万美元,若是湮灭力场强度提升,而不能提升一阶铁的含量,售价想要大幅度降低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公开湮灭力场技术,让许多公司参与制造。

    显然。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伽莫夫-沙普利必须接受一阶铁的高昂售价,而他们的研究需要用一阶铁制造合金、一阶铁研究超导化合物,和好多的材料相关企业机构合作,都必须由他们提供一阶铁。

    他们需要的一阶碳不是几千克,而是几吨、十几吨,甚至更多。

    一吨,就是十亿美元。

    购买几十吨的一阶铁,就可以把格鲁姆湖计划的经费全部耗光。

    伽莫夫-沙普利发现自己选错了方向,他本来是想着依靠一阶材料研究强湮灭力场技术,来实现技术上的反超,但因为他们没有一阶材料的制造技术,就导致获得材料需要花费大笔的资金。

    这个资金庞大到,他们根本就支付不起。

    现在有好多的部门都开始要求新材料供应,沙普利想到的办法就是材料重复利用,和材料企业合作把实验后的材料再提取,可需要支付的费用同样很高,另一边就是让人去联系湮灭科技公司,看是否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材料。

    “如果能和种花家达成更多合作就好了,直接购买太昂贵了……”

    “比如,帮助他们多建立几条生产线,把一阶铁的价格降下去,就能进行更多的研究。”

    “现在连材料都不够用,还怎么研究下去?”

    伽莫夫-沙普利感到有些绝望,他发现自己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只能把问题向上提交,希望上一级部门能想办法解决。

    ……

    当其他国家机构被材料受限所困扰时,湮灭力场实验组迎来了好消息,继25号材料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种具有直流反重力特性的材料。

    FCW-041,41号材料!

    会议室里。

    刘云利正做着报告,“41号材料,在206K附近,检测到6.19%的反重力场强度,超导状态则为6.23%,确定直流反重力指标0.9381/0.9377。”

    “FCW-041,铁氢氧铁硒化合物,临界温度为164K,交流超导反重力指标0.973。”

    “区域覆盖面积为……”

    “从数据上来看,直流反重力特性明显高于交流超导反重力,表现出了反重力偶发性态。”

    “和FCW-025对比来看,FCW-041的化合物更复杂,元素含量更多,半拓扑结构也更加复杂……”

    他说着看向了王浩,才继续道,“之前王院士提到了一阶铁共价键问题,FCW-041的共价键确实要比FCW-025多一个。”

    “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关联。”

    当刘云利做完了报告以后,会议室里的多数人还是比较淡定的,因为有了FCW-025的发现,再发现FCW-041似乎也不算什么。

    但另一部分人就非常激动了。

    比如,向乾生。

    作为湮灭力场实验组的核心人员之一,向乾生可是知道‘颗粒性超导材料’的研究。

    上一次颗粒性材料实验中,以厘米级的颗粒性材料,就让支持制造的反重力场强度从7%提升到了10.3%。

    如果是毫米级呢?

    以FCW-041制造的直流反重力场强度来看,再制造出毫米级的颗粒性材料,肯定有希望让场力强度提升到超过15%。

    这个数值就可以支持用FCW-041顶替高压混合材料,实现以金属材料为基础的F射线发生技术。

    王浩也非常激动和兴奋。

    他本来觉得能有两种材料具有反重力特性就很不错了,没想到能检测出如此高强度的场力。

    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研究目标。

    “看来,毫米级颗粒性材料要提上日程了。”

    “就找杨云和院士,让东工精密制造毫米级的FCW-041,再来进行实验……”

    王浩思考着站起来,满脸笑容的总结道,“这是值得庆祝的时刻,我们的研究大获成功!”

    “FCW-041,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材料!”

    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王浩继续交代道,“这些天,大家都辛苦了,新的研究计划最少要一个月进行。”

    “大家可以暂时轻松下来了。”

    等王浩说完了以后,好多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比如,廖建国。

    他不知道颗粒性材料的研究,不明白为什么研究就结束了,他就和汤建军一起找到向乾生问了问。

    向乾生道,“7%,就是目标。”

    “为什么?新的F射线技术,最低要求场力强度达到15%吧?”廖建国疑惑道,“7%,也能制造出F射线,但强度肯定低很多。”

    汤建军则持有另一种看法,“F射线强度低,但也没关系,7%外加螺旋力场挤压,也足够作为核聚变的容器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