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长安书院-《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2/3)页

    地动毁去了不少旧建筑,也带来了重建的契机。

    朝廷拨了款,地方乡绅也捐了钱,新的书院顺势将周边一些坍塌废弃的屋舍地皮都并了进来,围墙往外推了一大圈,显得格外开阔。

    站在气派的新书院大门前,王明远仰头看了看。

    朱漆大门,黄铜兽环,门楣上挂着“长安书院”四个鎏金大字的匾额,阳光下闪闪发光。

    是比从前更气派了,但少了些百年学府的沧桑古韵,却多了几分灾后新生的昂扬锐气。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缓步走了进去。

    门房是个眼神精明的小老头,打量了他一眼,见他气度沉稳,不像寻常学子,便客气地询问来意。

    “在下王明远,咸宁县永乐镇人士,新科乡试后学,特来书院,想办理个借读的手续,不知该去何处办理?”王明远拱手,语气平和。

    那门房一听“王明远”三个字,眼睛顿时一亮,脸上的恭敬又多了几分:“哎呦!您就是今科解元王相公?失敬失敬!快请进,快请进!办理借读在文昌阁,您随我来,我给您引路!”

    门房热情地在前面带路,一边走一边介绍:“解元公您这边看,这是新修的学堂,比旧时宽敞多了,能容纳更多学子听讲……那边是新建的射圃,学子们课余也能习射强身……那边一排斋舍都是新的,砖瓦木料都用得扎实……”

    王明远随着他一路看去,只见书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青砖铺地,白墙灰瓦,处处都透着崭新和规整。

    只是行走其间,少了之前书院那种古木参天、苔痕阶绿的岁月沉淀感,但也自有一番开阔疏朗的气象。

    办理手续异常顺利,负责登记的书吏一听他的名头和来意,立刻笑容满面,二话不说就取出了名册办理手续,态度殷勤周到。

    “王解元能来我们书院借读,是我等的荣幸!院长早有交代,像您这样的俊才,书院务必行个方便。您看,这是借读的章程,其实也简单,主要是登记在册,领个出入牌证。书院内的藏书楼、各讲堂您皆可自由出入。不知您可需安排斋舍?”

    王明远接过文书,略看了看,微笑道:“多谢,斋舍就不必麻烦了,我每日往来即可。”

    “那也好,那也好!省得斋舍嘈杂,影响您清净读书。”书吏连连点头,很快将一块木牌递给王明远,“凭此牌,您便可自由出入书院各处了。每月初一、十五,书院会有山长或特邀的名儒会公开讲学,经史子集皆有涉猎,届时您留意书院门口的告示即可。”

    王明远收起木牌,再次道谢。

    手续办完,他婉拒了书吏相陪的好意,独自一人直奔藏书楼。

    新的藏书楼建在书院西北角,地势略高,是一栋三层飞檐建筑,看着颇为宏伟。

    走近了,却发现楼前空地上,竟还保留着一棵巨大的银杏树。

    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枝桠虬结伸向天空,虽历经地动劫难,却依然顽强存活了下来,只是树干上留下了一些深刻的疤痕。

    时已至秋,扇形的叶片已染上深深浅浅的金黄,风一吹,便簌簌作响,偶尔飘落几片,在地上铺了薄薄一层。

    王明远在树下站了片刻,抬头望着那历经沧桑却依旧挺拔的树冠,心中莫名安定了几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