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终点汇聚于北境大营,下方一行蝇头小楷: “岁入六成归此营,粮道由仲昆亲督。” 最令人震骇的,是末尾一方朱印—— “仲昆手订”。 沈观呼吸一滞。 不是伪造,不是推测,而是亲手盖下的贪腐契约! 他盯着那方印文,手指几不可察地轻颤了一下。 就在此时,脑海深处传来一声低鸣: 【侦破关联度突破临界值:68.7%】 【检测到跨部门资金网络雏形:涉及兵部、户部、工部下属十七个分支机构】 【建议启动长期案件追踪模块,消耗推演点50,是否确认?】 沈观闭目,意念沉入系统。 “确认。” 刹那,一股信息洪流涌入识海——无数线条在虚空中交织,如同蛛网般蔓延向朝廷命脉。 某些节点闪烁红光,尚未点亮,却已昭示风暴将至。 这是埋在王朝心脏里的线,而他,终于握住了第一根丝。 三日后,大理寺重开公堂。 圣驾亲临,百官列席,殿外百姓挤满长街,只为一睹“寒门评事逆天翻案”之景。 郑清源端坐监察席,面色沉静,眼中却藏锋如刃。 “今日重审,只为正视听。”他朗声道,“若真有冤,自然昭雪;若有人借题发挥,动摇国本……” 话音未落,沈观已缓步登堂。 他未带卷宗,未呈证词,只命人抬上一张长桌,铺满各色碎布、竹条、彩纸,琳琅满目,宛如孩童玩物。 众人愕然。 郑清源冷笑:“沈评事莫非以为,断狱之处,等同市井作坊?” 沈观不答。 他转头看向被带入堂中的小风筝。 孩子瘦弱依旧,眼神浑浊,但在看到桌上材料的瞬间,身体微微一震。 沈观蹲下身,声音极轻,却清晰传遍大殿:“你能做出那只鸟吗?” 全场寂静。 小风筝迟疑片刻,缓缓上前。 下一瞬,他的双手忽然活了过来。 布片翻飞,竹骨拼接,彩纸裁剪如刀,动作精准得近乎机械。 一刻钟未到,一只完整的军鸢已然成型——四翼齐展,尾翼描纹,连榫接角度都与当日残骸完全一致。 然后,他猛地扯断左翅。 再从袖中抽出一根细针,毫不犹豫插入鸢身中心,随即抬起枯瘦的手指,直直指向大殿之外—— 正是裴仲昆站立之处! 满堂哗然! 连皇帝都猛然起身,目光如电射来。 空气凝固,风雨欲来。 裴仲昆面不改色,缓缓抚平衣袖,冷笑出声:“荒诞!凭一个痴儿的戏耍之举,就想定罪当朝大臣?沈评事,你是不是忘了,什么叫证据确凿?” 沈观依旧未动。 他静静望着那根插在纸鸢上的针,仿佛在看一条贯穿十年阴谋的引线。 然后,他忽然转身,目光如刃,投向殿角阴影处那一袭深紫官袍。 “那么,请问郑大人……”沈观的目光如钉,死死锁住郑清源那双骤然收缩的瞳孔。 殿角烛火摇曳,映得他紫袍上的獬豸纹忽明忽暗,仿佛一头被惊醒的猛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