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就是榆林人,生猛、桀骜、能打。 连小孩都能拿头骨当玩具。 你若想让他们服气? 先得把他们打服。 若是个外强中干的绣花枕头,别说让他们跟你走,先被他们抢一遍再说。 孙传庭策马立在他们面前,指着身后的银箱。 “陛下给我二十万两银子用来募兵。 能接我一拳不倒的,赏银十两。 接不下的,跟我去平叛,一样给十两! 不过这银子不给你们,是给你们的爹娘妻儿的。 打仗会死人,怕死的别出来。 带卵的,出来跟我比划比划!” 这番话,听上去更像是挑衅,而非募兵。 跟随的兵部官员当场傻了眼,心里直打鼓。 这哪是募兵? 按理该先宣优抚令,再宣赏,然后讲陛下如何体恤军士。 他这倒好,直接约架! 可话音刚落,就有个榆林人站出来。 “连你一拳都接不下,老子不要钱也跟你走! 要是老子把你打趴下,这银子就全归我们!” 孙传庭闻言,哈哈一笑,从马上纵身跃下。 “好!来!” 短短一刻钟,十几个汉子先后被他一拳放翻。 每一拳都实打实,每一个倒下的都咧嘴笑骂,没人恼羞,没人围攻。 反而纷纷高喊: “服了!愿赌服输!老子跟你走!” 这一幕,把兵部官员看得目瞪口呆。 那天之后,报名的人潮络绎不绝。 短短三日,榆林参军者竟达一万八千人,创下大明募兵纪录。 更令人不解的是,孙传庭此时才命人宣陛下提升军人地位、免除三年赋税等的诏文。 流程彻底颠倒了。 可就是这反常的做法,让榆林人彻底服了。 他又下了一道命令,发银。 但银子不是发给报名的军士,而是发给他们的妻儿老小。 有意思的是,只要家属报上军士的名字就可领十两银子。 没有核对,更没有查验。 让兵部官员诧异的是,竟然没人冒名冒领,没人欺诈。 兵部官员满脑疑惑。 这时,身旁一个年轻人缓缓开口。 “是尊重。” 他还未中进士,只是个举人,因才学出众,被破格留在户部观政。 此刻,他望着远处那片兵营,眼中闪着光。 “孙将军之法,看似粗糙,实则是对榆林人最大的敬意。 他先言打仗必死人,此为真诚; 又言身先士卒,此为担当; 最后将银交妻儿,此为信义,表明死亦无忧。 对榆林人来说,银子从来不是最重要的。 他们要的是被当人看,被信任,被尊重。” 年轻人轻叹一口气。 “即便此行只有你我二人,也必会有人自愿从军,因为他们明白,这是为陛下平叛。” 年轻人背着手,风卷起他衣角。 “孙将军最后才言优抚令才是点睛之笔。 陛下的优抚令,不是募兵的手段,而是褒奖忠烈的礼物。” “榆林人懂,孙将军也懂。” 兵部官员怔怔看着他。 “你叫什么名字?” 那年轻人微微一笑。 “学生,史可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