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一木躺在藤椅上,笑着冲林秋摊摊手。 林秋也是气不打一处,“那来帮我晾上去吧?” “我来,我来!”小峰赶紧又过去。 “你叫小峰是吧,一边玩去。”林秋对小峰没好气地说,“这里有你什么事啊,你要是喜欢干活,以后天天来,我让你干个够。” 小峰尴尬地挠挠头。 杨一木最终还是利索地瘫在椅子上,对小峰道,“回去吧,真没你什么事,让你爸给你找个事儿做,别整天在街上晃悠。” “杨哥,我是真在搞到茅台了,多好一笔生意啊,你咋就不信我呢?”小峰仍不死心。 “你个小屁孩学人做生意呀,你连个二道贩子都算不上呢。”杨一木压根不信小峰的话,自然对他的话也就自动过滤了。 他爷爷老方本本分分当了一辈子农村教师,他爸方志平也只是一个沙石场翻沙工,茅台这种稀缺资源,那是小峰这样一个半大孩子能倒腾来的? 何况在安州这种地方,卖茅台的一般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友谊商店,一般只对归国华侨和国外友人供应,二是市百货副食店的柜台上有摆放,可一般人他不卖,得经理批条子,还有就是干招,但那地方都特殊人物招待用的。 大武城巷的茅台,也是通过来饭店吃饭的关键人物拿到过一两次,每次也就一两箱,多了真没有。 杨一木通过方强在市场上偶尔也收上来了一两瓶,数量也不多,而且价格都是蹭蹭涨,年前还是十一块半的,现在已经涨到了二十多块一瓶。 “杨哥,二十箱呢,我真没开玩笑,真的有二十箱,二十瓶规格的。”小峰认识的有钱人中好像只有杨一木一个,不死皮赖脸霸着杨一木,他真没地方推销了,“我一个哥们拿着批条了,一准靠谱。他一瓶只要八块,咱一次性吃下来,市场上卖个二三十,一点不愁卖。你算算是不是六七千块的赚头?” 这年代茅台是纸箱包装,主流一箱十二瓶,但也存在二十瓶、二十四瓶规格的。 杨一木心里也是一惊,见小峰这样子,也有点分不清真假了,“你说的真靠谱?” “骗你不是人!”小峰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杨一木对这点赚头没兴趣,他曾经也有过想法,存一批酒,以前在汶河地方小,没条件,现在倒是有条件了。要是收它一批,放他个十年八年,让酒里的土腥味等杂质散发出去,年份越长,口味越醇和,后面肯定是珍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