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章画廊对接​-《大道至简》


    第(2/3)页

    那是一块被落地窗帘半掩的角落,光线柔和而充足,刚好适合作画。两张宽大的画桌并排摆放,桌面是上好的胡桃木,打磨得光滑平整,上面铺着洁白的画毡。画桌旁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画材:一叠叠宣纸张张分明,有生宣的柔韧,也有熟宣的细腻,都是国内常用的品牌;几方砚台泛着温润的光泽,其中一方端砚的砚池里还蓄着少量清水;墨块是松烟墨和油烟墨各两锭,上面刻着精致的云纹;毛笔整齐地插在竹制笔架上,从大狼毫到小楷笔,一应俱全,笔毛饱满而有弹性。

    “这些画材都是我特意让助理去蒙马特的老画材店买的。”马克拿起一支兼毫笔,递给周苓,“那家店开了五十年,店主是个中国人,听说你们要来,特意推荐了这些,说和你们在国内用的材质几乎一样。他还说,好的画材能让创作者更好地表达心意,就像好的画布能承载最动人的色彩。”

    周苓接过毛笔,指尖抚过柔软的笔毛,感受到熟悉的质感,心里一阵温暖。她试着在宣纸上轻轻划了一下,笔锋流畅,墨色均匀,果然是她惯用的那种。陈迹也拿起一支大狼毫,蘸了点清水在砚台上研磨,墨块与砚台摩擦的“沙沙”声,熟悉而安心,像回到了他们的苏州画室。

    “还有这些颜料,”马克指着架子上的颜料盒,“都是天然矿物颜料,石青、石绿、赭石、朱砂,颜色纯正,不会褪色。店主说,东方水墨讲究‘墨分五色’,但适当的色彩能让画面更有层次感,这些颜料应该能满足你们的需求。”

    周苓打开颜料盒,一股天然的矿物香气扑面而来。石青的蓝像深海的底色,石绿的鲜像初春的柳叶,赭石的暖像夕阳的余晖,朱砂的艳像盛放的红梅。她想起画《南北渡》时,就是用这些颜料点染山间的花树,让黑白水墨多了几分灵动。

    “马克,太谢谢你了,准备得这么周全。”周苓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

    马克笑着摆摆手:“能为两位优秀的艺术家服务,是我的荣幸。我相信,有了这些合心意的画材,你们一定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他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你们一路赶来也辛苦了,不如先回酒店休息,明天再开始创作?我已经在画廊附近的酒店订好了房间,推开窗就能看到塞纳河的风景。”

    陈迹点点头,揽着周苓的腰:“好,那就麻烦你了。”

    离开画廊时,阳光已经升高了些,青石板路上的晨露渐渐蒸发,留下淡淡的水渍。周苓牵着陈迹的手,沿着小巷慢慢走向塞纳河,指尖传来他掌心的温度,踏实而安心。小巷两旁的店铺大多已经开门,面包房飘出刚出炉的可颂香气,带着黄油的醇厚;花店门口摆着各色鲜花,玫瑰的艳、郁金香的雅、薰衣草的淡,交织成一片绚烂的色彩;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有人端着咖啡,低声交谈,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

    “马克好像真的很懂我们的画。”周苓笑着说,指尖在他的掌心轻轻挠了挠,带着几分俏皮。她想起马克谈论《南北渡》时,准确地说出了她笔触里的江南水汽,也点出了陈迹笔法中的北方风骨,那种理解不是表面的恭维,而是真正读懂了画里的情感与意境。

    陈迹停下脚步,转身将她拥在怀里。他的下巴抵着她的发顶,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墨香和洗发水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格外安心。“因为他懂,好的艺术是用心画的。”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在她耳边轻轻回响,“就像我们,画《南北渡》时,你把对江南的眷恋藏在每一笔晕染里,我把对北方的执念融在每一道勾勒里,每一笔都藏着彼此的心意,这样的画,自然能被懂的人看见。”

    他的手轻轻抬起,指尖捏着她的下巴,力度轻柔,让她缓缓抬头。阳光落在他的脸上,勾勒出他分明的轮廓,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眼底的温柔像融化的春水,盛满了她的身影。他慢慢低下头,唇瓣带着阳光的温度,轻轻覆上她的唇。

    那是一个温柔而缠绵的吻,像江南的春雨,细腻而绵长。他的唇瓣柔软,带着淡淡的薄荷味,辗转厮磨间,将满心的爱意都传递给她。周苓闭上眼睛,抬手搂住他的脖子,身体微微踮起,回应着他的吻。风轻轻吹过,带着塞纳河的水汽和远处面包房的香气,拂动她的裙摆,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拥抱着他们。

    河边的行人偶尔经过,有牵着狗散步的老人,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母亲,有背着相机的游客,他们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默契地移开目光,没有人打扰这份旁若无人的深情。只有塞纳河的水,在脚下静静流淌,水声潺潺,像在为他们的吻伴奏,又像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浪漫。

    陈迹慢慢松开她,额头抵着她的额头,呼吸有些急促,眼底满是宠溺:“在巴黎,好像连空气都带着浪漫的味道。”他的指尖轻轻拂过她被吻得泛红的唇瓣,动作温柔得像对待稀世珍宝。

    周苓的脸颊发烫,把头埋进他的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声,心里满是甜蜜。“我喜欢这里的阳光,喜欢这里的街道,喜欢这里的风,更喜欢和你一起在这里的时光。”她的声音闷闷的,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