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 后勤-《商鬼》
第(2/3)页
这一点在另一边的地球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如今的天竺也是同样的状况,所以天竺作为最能威胁大夏西域的国度,却反而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尤其是在大夏立国之初,当初的西域之外也是一片混乱,许多人对大夏虎视眈眈,但最后都被苏家两位成功击败,从此就算是在齐王作乱的时期,西域也都是固若金汤。
倒是吐蕃,一直都想要占据河西走廊,切断大夏中央和西域的联系,从而蚕食大夏的河西地区,如此一来便可以依靠这一片区域的肥沃土地以及西域广袤的战略纵深,建立起一个足以和大夏分庭抗礼的国家。
吐蕃的人并不多,人口也不过大夏的零头,但就因为占据着易守难攻的天险,以至于大夏屡次兵锋都被当地的特殊地形以及不友好的天气给阻拦了,以至于吐蕃人感觉自己又行了,所以在齐王祸乱的时候,吐蕃便悍然发动了对河西走廊地带的进攻,只是他小觑了大夏的忠志之士,大夏的军队拼死抵抗,最后甚至于歼灭了吐蕃的主力,以至于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吐蕃国内都没有缓过来。
最近吐蕃境内的事情,正是这一战的后遗症,吐蕃王御驾亲征,却是被当时还算年轻的韩家的韩将军给射落马下,最后尽管被成功救治,可却也因此元气大伤。
他当时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意气风发,可这一战之后,却彻底打掉了吐蕃王的心气,加上主力的毁灭,让他短时间无法再起战事,忧劳成疾,再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便病入膏肓,最后病死了。
如今吐蕃境内内乱比大夏还要严重,吐蕃王的族弟手中把持着六成兵权,而吐蕃王后手中把持着最后的四成兵权,王后自然是支持自己的儿子登上大位,但吐蕃王的弟弟尼玛王却是想要登上皇位。
如今国内,固然还没有正面爆发战争,但吐蕃王后的手段也是不容小觑,吐蕃是一个受到神权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喇嘛教对于吐蕃境内的权利影响极大,吐蕃人和大夏人不同,大夏有着百家姓,民族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家传姓氏,吐蕃不一样,吐蕃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由当地的喇嘛教来取名,这也就导致了,吐蕃人之中会出现,一个村子之中就会多人重名的情况。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瑰宝,没有历史的民族,只会慢慢消亡在时间长河之中,最后连最后一点点残渣也剩不下来。
高句丽的脱离绝对不能太久,若是太久了,民族荣誉感会逐渐形成,这时候想要再磨灭对方的民族意志那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这一次是最好的机会,将高句丽重新掌控在手中的最好机会,吐蕃内耗,导致吐蕃无力出手干扰大夏,蒲甘尽在掌控,尽管偶有叛军,但都被大夏军队强势镇压,而且因为大夏给予对方百姓的优抚政策,让蒲甘原本的百姓感受到了大夏生活和他们的差距,许多百姓已经逐渐融入了大夏的节奏和生活。
而且有着官员亲自教授,加上近期大夏这边逐渐推广过来的一些高产的粮食作物,使得民心更加凝聚,跟着大夏做百姓一日三餐皆有保障,但谋反却要提心吊胆,最近一段时间,那些叛军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小。
原本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纠结起来数千人的叛军,现在已经降低到数百人,甚至于数十人了,蒲甘王朝原住民的人心已经彻底散了,再也形不成更有力的威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