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万能宴-《大国利剑》


    第(2/3)页

    “什么时候下的通知?”刘月富闻言大吃一惊。

    “正式通知还没下发,不过应该就在这两天。昨天开会的时候决定下来的,祝你们好运!”

    联利团装备核查组要过来核查的消息让中国防暴队有点措手不及,因为这个时候刚刚距离营建工作结束还不到一个月,前期忙于营建工作,投入的精力很大,所以中国防暴队面临的问题非常多。

    问题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营房的建设。虽然新营地已经初步建成,但是后续还有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库室的设置,建成后的营区只能提供队员住宿和吃饭,其他的活动室和杂物房还没有认真地进行清理,营建工作留下的大量废料还堆积在营区的角角落落,导致营区还不够美观。营房检查是装备核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挑剔的检查组成员来说,一定会抓住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又比如营区水电线路的铺设,以前尼泊尔防暴队驻扎在这里的时候,不是很注意水电线路铺设,很多电线都裸露在地表上,给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有一天晚上,在徐晓伟房间后面的空地上,一段电线无缘无故地短路起火,幸亏哨兵及时发现,否则火势蔓延到房间里,三合板结构的房间将会快速燃烧,后果不堪设想。第二,老化的装备。第四支防暴队的绝大部分装备都是从格林维尔营区搬迁过来的,这些装备在经历了将近三年的使用后,已经开始出现故障,加上在搬迁过程中频繁拆装,性能也大不如从前。比如发电机组,就会经常出现跳闸的现象,有时甚至在下半夜跳闸,让机电组的队员们苦不堪言。

    但是与第三个问题比较起来,前两个问题简直可以算是小儿科了,因为防暴队面临的最大隐患就是车辆问题。这次核查是全面的,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只有通过了装备核查,才会给防暴队继续下拨相应的经费;要是不合格,就会停发补助款。对于驻扎在国外、无依无靠的中国防暴队来说,任何的补助物资都是十分重要的。以前为了确保执勤用车正常使用,队员们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把警车的上好的零配件拆卸下来,组装到故障车上,才勉强维持了勤务车的使用。但是现在核查组要来了,每辆车都必须经受考核检验,这一招办法是瞒不过去的。

    怎么办?这是阻挡在防暴队面前一道仿佛迈不过去的壁垒,令每个人一筹莫展。

    “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可以想出办法来!咱们不管这次的难关有多难过,坚定理想信念,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创造出奇迹!不拼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徐晓伟在动员会上,激昂地给全体队员鼓劲。但是他也明白,有些困难,也许真的不是尽力了,就可以克服了的。

    动员会结束后,队员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以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精神投入这场荣誉保卫战中。当时他们绝对想象不到,就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创造了奇迹!

    每天凌晨 2 点的时候,后勤队员汪正宴的手机闹铃会准时响起。为了能醒过来,他把手机闹铃调到了最大的响声,在寂静的营区里,铃声“哔哔哔哔”地响着,格外嘈杂,让与他同住在一个集装箱板房里的队友们不满地翻来覆去。

    2 点,正是深度睡眠的时间,营区里呼噜声此起彼伏,但是汪正宴却不得不勉强睁开沉重的眼皮。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起来,发电机房的四组发电机很快就会熄火。在利比里亚炎热的天气里,要是发电机熄了火,就意味着营区全部断电。晚上加班的同志不说,就连熟睡的战友也一定会因为空调关了而热得辗转反侧睡不着。所以,一听到闹铃在响,不管身体怎样疲惫不堪,他都会一骨碌爬起床,有时候下意识地穿好衣服后,脑子还没有清醒过来。

    走出集装箱板房,汪正宴来到水龙头边上,用冷水冲脸,好让自己的头脑赶紧清醒。维护保养发电机组不是个轻松的活,不仅麻烦,隐患也大,一不小心哪个程序出了问题,还会有生命危险。

    汪正宴是来自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台州支队的一名三级士官,他的本领厉害得很。以前在台州支队的时候,他只是个驾驶员,来到维和防暴队后,他因为悟性比较高,被选去学习修理车辆。没想到,来到任务区后,防暴队面临着更多老旧的机器,比如发电机组和净化水设备,以及队员们唯一能与国内通话的绿岛发射塔。防暴队里维修能手不多,汪正宴仗着年轻气盛主动请缨,一个人独自承担了整个防暴队机器维修的重任。刚接手他就明白过来,自己接手了一个多么烫手的山芋!所有的机器都有毛病,光是检修一遍,就得花去他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到凌晨。但是这都是次要的,修理上的难题,他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探索,主要是机器运转的时间,给他的生活作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比如说发电机组,防暴队有发电机四组,为了保证营区的生活用电,发电机是 24 小时不能停止的。为了使发电机组有个休息的时间,每隔 4 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切换,切换前还需要对准备使用的发电机组进行检修,对即将关闭的发电机组进行维护。每天4次的切换,意味着中午和凌晨必须都有一次。也就是说,别人在工作时,汪正宴得一起工作;别人在休息时,他还要在半夜起床工作。然而,维护发电机组还只是他所承担的任务的一部分,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净化水设备的维护。防暴队曾经为了用水而发愁,徐晓伟多次到联利团协调后才争取过来两个水袋储水,一个 40 吨,一个 20 吨。有了水袋后,徐晓伟又继续与蒙罗维亚市政水公司协调,市政水公司感动于中国防暴队为利比里亚和平进程做出的无私奉献,同意为防暴队安装了单独的管道接通到营区。但是毕竟这个国家总体处于贫穷状态,市政水公司能供应的量是有限的,供应的时间也不正常,一天之内,任何的时间段都有可能停水或者通水。这就把汪正宴给难倒了,因为他无法知道什么时候有水接通,但一旦有水能接通,他就要马上来到净化水设备前给水袋打满水。其实,他本可以不这么做的,营区没有水了,大不了用水车到外面拉,或者节约用水。汪正宴考虑的是车辆的性能,运水车都是老爷车了,外出拉水磕磕碰碰的在所难免,故障也时有发生,所以能够通过市政用水解决生活困难,他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把水袋装满,这样就可以减少用车的次数。除了发电机组、净化水设备以外,还有绿岛发射塔、营区家电、物资仓库的管理,以及线路的维修、无人机的保养等,汪正宴都独自一人承担下来。他经常笑称自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为了井井有条地做好繁杂的工作,他用闹钟设置好每天的工作时间,闹铃一响,手机掏出来一看,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他统计过闹钟设定的数量,最多时每天居然达到了 30 多个!

    也许这样的工作量,让普通的队员干上一天是没问题的,一个星期也可以,咬咬牙就过去了;一个月,基本上人就受不了了。然而,汪正宴却保持了整整一年,一直到归国!

    冰凉的水从龙头里喷涌而出,打在脸上,阵阵凉气驱散了脑子里的混沌状态,汪正宴觉得必须抓紧时间去切换发电机了。然而,就在他准备动身的那一刻,只听到“咔嚓”一声响,营区顿时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中。汪正宴大惊,发电机组出故障了!
    第(2/3)页